indiecast.fm
【夢聽電羊 2】Sea of Tranquility - Pisces-blur
【夢聽電羊 2】Sea of Tranquility - Pisces

【夢聽電羊 2】Sea of Tranquility - Pisces

angelaliuuu
May 3rd, 2024

原刊於《Dreaming of Electric Sheeps》 11/03/2023
雙魚座特性往往對田園詩般的景象有憧憬和對若有所失的感覺特別敏感。 〈Pisces〉這首歌,輕盈地勾勒出記憶的輪廓,你會看見自己在草地上觸摸著草尖、小孩在牧場奔跑、汗流浹背、陽光斑駁的蒙太奇。 到了後半,你會感覺到鏡頭正指向內心世界,在被持續的震動和低沉的吉他聲迷失了方向,你嘗試抓住一個漸逐流走的碎散畫面。 Sea of Tranquility(下稱SOT)對孤獨狀態的捕捉會令人想起 Drop Nineteens 那種青少年的焦慮、音樂上會令人聯想起在宇宙飄緲的 Slowdive 。

Discover a Brand New World
You can support this platform by donating USD $5 / $15 / $25 or more​

【夢聽電羊 2】Sea of Tranquility - Pisces

雙魚座特性往往對田園詩般的景象有憧憬和對若有所失的感覺特別敏感。 〈Pisces〉這首歌,輕盈地勾勒出記憶的輪廓,你會看見自己在草地上觸摸著草尖、小孩在牧場奔跑、汗流浹背、陽光斑駁的蒙太奇。 到了後半,你會感覺到鏡頭正指向內心世界,在被持續的震動和低沉的吉他聲迷失了方向,你嘗試抓住一個漸逐流走的碎散畫面。 Sea of Tranquility(下稱SOT)對孤獨狀態的捕捉會令人想起 Drop Nineteens 那種青少年的焦慮、音樂上會令人聯想起在宇宙飄緲的 Slowdive 。


Pisces Demo
Pisces Demo
Sea of Tranquility HK


「當時大家都處於青春期,很多情緒上都需要用音樂表達出來。所以情緒一到、便水到渠成『叫』了在歌曲裡。」吉他手 Sam 毫不掩飾的分享樂隊的創作動機。


「這是我在 SOT 最喜歡的歌曲。 我在英國讀書的時候,總是一個人走夜路,沒有路燈,聽著這首歌,仰望天際線,感覺有點朦朧,很有意景。」 樂隊的新吉他手 Sean 作為聽眾分享了他作為聽眾時與樂隊的初遇。


請試想像這是一部由 Lomo 相機拍出來的回憶集。在 2010 年前後,香港曾經出現過「夾 band 黃金期」,這個生態圈發跡於大學校園裡一眾正值青春期的學生, Sea of Tranquility 就是一例。貝斯手 Yan 當時是港大音樂社的莊員,而結他手 Sam 以 David Boring 組仔的身份被引見,樂隊的雛形就出來了。在某次團練的時候鼓手臨時缺席,Yan 的下莊 Tommy 剛好經過,便被號召幫忙打鼓,結果一拍即合,一直擔任鼓手到現在。

「那時候每逢有人問大學生做什麼,必定是答去『夾 band』的⋯而這現象都是相輔相成的,不同音樂社、學會都喜愛辦演出,會邀請到不同種類的樂隊;有經驗、幼嫩的都有。」Sam 回想當時的氣氛。

「所以大學時期有很多演出看,大有大搞,細有細搞。因為當時的場地較少限制:例如一個學校場地可以容納 50 至 100人的小型演出,會比較多機會讓新組成的樂隊參與,無論偏門或主流的風格都有機會嘗試踩檯。」Yan 補充。


話說至此,成員們便活躍地分享自己在學會和聯校辦演出的經驗:因為校內場地設施全部都很原始,說穿了是沒有一個演出用途的舞台,要用彩色玻璃紙包裹燈泡作為台燈;用枱設置做舞台的高架地板;大家都不諳現場演出混音,然後學校又沒有一個專業混音師,所以就要找上最熟絡而又有空的上莊臨時操作混音台 (panel) 。


如果「土炮」是可以作為指標,那我們就可以藉以衡量人們對事件的熱衷程度。樂隊成員回顧他們的創作過程,更甚似是一個 bedroom producer 多於一隊樂隊。

「那時候只是學生一個,缺錢又想出 demo ,也不知道為何很多樂隊都積極於出 demo。我們由彈奏到錄音到混音都是一腳踢,自己學用 Logic 和其他 interface。大家都是抱著『試下自己可以去到幾盡』的心態。」Tommy 分享。

「我們當時有成員住在學生宿舍,所以宿舍就是我們的錄音室。而且樓友都不太介意,我們會將收音咪放到最近,盡量將音量收細。 」 Sam 說道。

這就是 demo〈Pisces〉的誕生過程:粗糙但充分反映出他們的「土炮」精神。


SOT 的音樂給人一種「post」(脱框)的印象:副歌位不多,沒有一種樂器聲特別突出或實在,感覺上很「飄」。誠然,在 shoegaze 這類風格中,人聲會被視為風格化的一種樂器。

「我們希望人聲同樂器可以混和在一起,將優美嘅旋律潛藏在歌曲之中。」Sam 說到。

在〈Interstellar〉這首歌曲中,主音的部分就像被鼓聲撞碎,並且飄散到歌曲的邊緣遊離一樣,爆音的效果稍長。有別於 shoegaze 常見的「音牆」結構,反而在「靜-嘈-靜-嘈」間編織出一張波瀾壯闊的音網。


無可否認,樂隊成員會聚集在一起是因為他們對 shoegaze 的熱愛: Slowdive 的 A1 大海報就如精神領袖一樣,裝裱在 band 房的牆上。但孕育 SOT 聲音的遠不止 Slowdive。如果你有聽 10 年代早期到中期的 band sound ,不難發現很多都由以下聲音拼湊而成:反饋噪音、效果器、post rock 式的編曲結構、其他音樂元素的交融。 這些特質,可以在遠至 Sleep Party People 、 Tokyo Shoegazer 、 We Lost The Sea ,近至丹娜樂團、 Forsaken Autumn 等樂隊身上找到。即使以上樂隊在音樂類型上不盡相同,但內在的特質都是相通的:沉積蘊釀很久才爆發,平靜時則會往內部不斷挖 [1]。 SOT 對此亦有所察覺。


「確實很難將 shoegaze 或 post-rock 的聽眾區分開來,當時好多搞手、不同場地(Fringe Club、蒲吧)經常搞演出。經常看 show 會遇到同一堆面孔,自然就會成為朋友。」Sam 回憶起一次他去完了一場演出便與 TUX 的吉他手結成朋友。 「「我們經常會在他們 (TUX) 的 band 房流連,到後來便一起租了。還有,別忘了 HA 3.0 那間小房間。 在那裡會有你意想不到的有趣相遇。」


當一個場地有機地發展成一個群體之所、一個具有文化記憶的空間時,它就成為創作者的養份及動力來源 [2]。 由於同一個 band 房,SOT 和 TUX 能夠彼此分享對音樂製作的意見, 還會藉用彼此的效果器來演出和做試驗。 這種相互影響和公共空間的可用性及存在,將不斷孵化出當代的一眾音樂人。


自他們 2014 年的 debut 演出, SOT 一直在本地、日本和台灣的現場演出和戶外音樂節上演出,贏得了一群忠實瞪鞋迷的青睞。 2018 年休整歸來後,感覺既老又新鮮:新陣容有來自友好的樂隊成員( Happy Friday 的前成員 Jamie 、蟻民的 Sean ),老隊亦友再次回歸(完成音樂深造後的回流的 Tommy, 亦是宇宙幽靈和蟻民的成員)。


Sea of Tranquillity 名副其實,既平靜又動盪, 刻畫出一個時代的景象。但他們的音樂不在此止步,就像月球上的靜海—人類登陸月球的第一個地方,象徵著探險心的第一步。 SOT 也會保持繼續探索的態度,勇敢發挖自己的聲紋。


Notes:

[1] 如果說近 2020 年代的音樂隨著舞曲元素的重新引入而變得更為硬朗、out-there,那麼五年前,音樂便隨著慢核、後搖滾和其他獨立音樂流派的出現而傾向於更加柔和和內省。

[2] 在人類學和建築研究中,場地是一個空間 (space) ,有其物理和地理性,相反「place」便包含對社會身份和文化記憶的意義。


原刊於《Dreaming of Electric Sheeps》 11/03/2023

製作單位:英德合作社 Ying Dak Collective

演出單位:

Evade

Sea of Tranquility

飄華 Glide


文字(英):Angela Liu

編輯及翻譯(中):梅迪斯

編輯(英):Karen Cheung

插畫及場刊設計:Clara Wong

Discover a Brand New World
You can support this platform by donating USD $5 / $15 / $25 or more​
Related Articles
【數往知來 第六回】小試關刀
【數往知來 第六回】小試關刀
Hugo Fu是本地樂隊飄華/崩口碗/Arches的結他手,亦是我多年好友。一直是結他老師的他,在二零二零年的時侯,買了一件名為Chapman Stick的樂器。仍然記得他當年講解這件新樂器時的興奮神情。再過一段時間後,他開始不定期在網上上載各種演奏Chapman Stick的影片,然後開始以'小試關刀'的名義演出過幾次。 去到一個多月前,Hugo Fu以‘小試關刀'為題,發佈了一張主題背景為古代三國時代的EP,這也應該是本地第一張用Chapman Stick錄製的音樂作品,而且他將會在8月23日舉辦一場EP發佈音樂會。在此透過幾條Q&A來作一個簡單的訪問。 Klaus Lee
app-storeplay-store
indiecast.fm©2025
Version: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