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天空》93年一曲絕唱,由舞台唱到每個Beyond歌迷心中。心中那共嗚又在海富中心門外爆發,成為今天無人不曉的「今天我」,橫跨幾代人。
政情幻變,「今天我」振奮士氣之用漸現疲態,卻又響起另一首Beyond作品《十八》,成為不同政治光譜、立場的共鳴曲。
前者源於家駒生前最後一張大碟《樂與怒》,後者則是三子時期最後一張專輯《Goodtime》。無獨有偶,兩首相距六年的主打歌,皆連繫著社會運動。
無心插柳,與社運連結並非兩首原曲之意,甚至超乎創作者的想像。
之不過,Beyond從1993年到1999年的音樂裡,又彼止這兩首歌與香港時事、社會、政治有關?
「無咗家駒,Beyond已經唔存在喇!」有部分樂迷只著眼家駒的個人魅力,而忽略了三子時期的精彩。
這段時期的專輯對我影響很深。
「這不可能是我認識的Beyond」編曲衝擊著聽慣四子金曲的我,所以我一直很想推薦這些作品予朋友、band友。
今次藉著Beyond與社會運動的緣份,來深入了解三子的音樂,重新認識這隊傳奇。
《從海闊天空到十八,細聽Beyond的精彩 1993-1999》(上)
《海闊天空》93年一曲絕唱,由舞台唱到每個Beyond歌迷心中。心中那共嗚又在海富中心門外爆發,成為今天無人不曉的「今天我」,橫跨幾代人。
政情幻變,「今天我」振奮士氣之用漸現疲態,卻又響起另一首Beyond作品《十八》,成為不同政治光譜、立場的共鳴曲。
前者源於家駒生前最後一張大碟《樂與怒》,後者則是三子時期最後一張專輯《Goodtime》。無獨有偶,兩首相距六年的主打歌,皆連繫著社會運動。
無心插柳,與社運連結並非兩首原曲之意,甚至超乎創作者的想像。
之不過,Beyond從1993年到1999年的音樂裡,又彼止這兩首歌與香港時事、社會、政治有關?
「無咗家駒,Beyond已經唔存在喇!」有部分樂迷只著眼家駒的個人魅力,而忽略了三子時期的精彩。
這段時期的專輯對我影響很深。
「這不可能是我認識的Beyond」編曲衝擊著聽慣四子金曲的我,所以我一直很想推薦這些作品予朋友、band友。
今次藉著Beyond與社會運動的緣份,來深入了解三子的音樂,重新認識這隊傳奇。
《二樓後座》(1994)
步出93年6月的傷痛,相距一年,三子首張專輯《二樓後座》於94年6月推出,也是樂隊正式加盟滾石唱片的一年。
前後11首作品中,作曲、編曲、作詞皆是出於三子,並無任何家駒的遺作,那時候的他們真的很爭氣,不消費前人遺志,毅然前行。
《祝你愉快》、《遙遠的paradise》、《We don’t wanna make it without you》等悼念作品,也是親力親為,把自身傷痛轉念成曲。
阿Paul和家強分擔了主音角色,兩人的唱腔也自這張碟開始轉變。
相比起唱《大地》時的年輕、具穿透感的聲音,阿Paul在上一隻專輯《樂與怒》唱《溫暖的家鄉》時,已見滄桑。如今在《二樓後座》的演繹又多添了幾分憤怒的沙啞。家強也開始模仿哥哥的唱法,但在我而言這倒失去了他原有的性格。
生理或心理,兩者都影響著他們vocal的touching。
碟裡很多作品延續著既有的意識形態,勵志歌格式如《總有愛》、《仍然是要闖》,還有承繼反戰主題的《超級武器》。三人初時創作始終帶有四子時的模仿痕跡,編曲上依然讓人一聽就知道是Beyond。
這種令人熟悉的既視感是雙刀刃,有部分會期待著他們繼續創作更多適合合唱的上口金曲,亦有部分人願意放開懷抱,想聽三人的特有火花。
在我看來,碟裡的其中兩首有別於前的作品,就是三子給予樂迷的明確啓示。
分別是以bass為前奏的《醒你》和帶著實驗味道的《冷雨沒暫停》。
//那萬人迷,走音走爆咪,包裝多過一切,多瀟灑失禮//
每逢大作,Beyond均會請林振強填詞,對上一首已經是1992年的《早班火車》,可見他們對林振強這大師多重視。
與達明一派舊作《天花亂墜》相唱和,以各自的口吻批評偶像歌手泛濫的娛樂圈表象。
《醒你》編曲的心思絕對是全碟之冠。Beyond自1992年到日本發展,加入華納唱片後,錄音上已擺脫新藝寶式的sample鼓聲,沿用真鼓錄音,粒粒類比真實。
而《醒你》中的mixing和錄音又升一層樓,縱使成員只有三人,樂器安排卻是以完整編曲為前設。
結他一錄就三、四枝,鼓點以外還編了percussions獨奏,編曲並不拘泥於成員人數上。當時的樂迷也可以從中預視他們的野心,未來live演出必定會邀請更多樂手、session,體驗更完整的現場演出。
在我而言,最深刻的是阿Paul創作的《冷雨沒暫停》。
//為什麼你像沒聽見,到處響起警號。或是否我已再沒法子,永遠帶著問號?//
那年代正值冷戰結束、柏林圍牆倒下,或許是我對這個「冷」字過份解讀,但編曲和內容都引我聯想到當年世界局勢。
曲中沒有招牌式的結他獨奏,和弦運用亦有別於慣常配搭。
Esus4 —> E —> Em —> E
這都不是過去為求悅耳而用的自然音階和弦進程。
取代樂器獨奏的是一直亮著auto wah效果的bass line,突然轉換成孤獨的女高音,在孤立的國土上起舞。
以自己多年來的band房二樓後座為名的一張專輯,訴說著Beyond重新起步,是個擺脫過去格式的里程碑。
《Sound》(1995)
「不是每一種聲音都是音樂,不是每一隊樂隊都叫Beyond。」
這句為樂迷熟知的經典對白,正是印在《Sound》隨碟附送的半海報半歌詞頁。這專輯設計有別過去,歌詞頁一份,封面書仔又是另一份,外加一個硬卡紙盒包裝。
在我個人喜好而言,《Sound》是繼1987首張公司發行的專輯《阿拉伯跳舞女郎》後,主題、編曲最為完整的大碟。自日本回港後,Beyond又再次出國到洛杉機錄音和到加拿大後製混音。
亦是繼首張專輯《再見理想》以來,首次收錄純音樂/器樂於碟內。由世榮操刀的《鐵馬騮》,桶鼓為groove的主軸,伴隨著鬼祟的結他伴奏,成為聲音的序幕。
接踵而來的就是毫不修飾的《教壞細路》,沒有任何保留地評繫TVB消費中國天災,賑災為名,娛樂為實地製作籌款節目。過去即使是提及時事、政治的《長城》、《爸爸媽媽》,或是道出人性醜惡的《俾面派對》、《不可一世》也不曾如此赤裸。
//你盞教壞細路
腦袋注定發霉
賑災當作節目
點解叫座叫好//
八十年代中期,歐美也常以「為第三世界國家籌款」為名舉辦多項音樂節、大型演出;但來到九十年,不少歐美樂隊厭倦這類借勢宣傳、消費第三世界國家災難為自身宣傳的活動,開始追求意識形態上的原真性,即是現在人們常掛口邊的「real唔real?」。
當時作為大台的TVB,不少節目概念也是參考外國,照板煮碗,往往遲了幾年才學到皮毛,也始終學不到涵。Beyond不顧TVB霸權,即使在缺乏廣告的威脅下仍堅持自己立場,應記一功。
也許因此理由,相比起《二樓後座》的雙白金唱片銷量,《Sound》銷情遙不可及。但也因為他們下了這個音樂為先的決定,這張專輯成為我心中的神作。
《教壞細路》的mv美學與《Sound》封面一脈相承,以小朋友玩樂、睇電視的零碎鏡頭為軸;不如過去無線的老土製作,隨便影著咪嘴、咪結他的歌手了事。遺憾不知道mv導演是誰。
封面也不再是成員的相片、寫真為賣點,以一張三個孩子玩搖搖板的相片為主題,意味深長,與專輯的油漬搖滾(Grunge)、hardrock 味道很匹配。
曲詞精美的《缺口》是一貫Beyond風格,不過比上一張碟的同類作品進步得多,完全沒有模仿痕跡,讓人感受到阿Paul由心而發的內容。
《聲音》、《困獸鬥》、《逼不得已》三首歌,我會歸納為同一系列,無論內容和編曲上都有其關係。
//這議案已落實 不管反對與否
要奮鬥怕落後 找種種的藉口 天天去討論 沒有突破//
結他tone選得如此兇悍,三首歌亦有其令人印象深刻的guitar riff,而非Beyond慣常用chord progression堆砌而成的編曲手法。句與句之間的fill in短句似乎多半是錄音時jam出來,不是四子時的安排好再彈,兩者各有各好,我喜歡聽樂隊為求突破自己的新嘗試。
在我看來,Beyond在94-95年嘗試了很多新的寫歌方法,曲詞創作各有新idea。
《嘆息》擺脫了既有的verse - chrous的流行曲格式,以percussions樂器主宰節奏,再配以Ebow編guitar intro和solo,實驗和悅耳中找個平衡點。
順帶一提,國語版的《一廂情願》mv在台灣屏東龍磐公園取景,太平洋的美景襯托編曲,簡直度身訂造。
《阿博》是以第一身角度,以虛無主義生活的青年人為主角,虛構了阿博這個角色,十幾年後還出現了《阿博二世》!
//我叫阿博 經已廿幾
人人在忙 但我最愛嬉戲
個個說我 荒廢自己
人人自危 獨我愛理不理//
有趣的是《阿博》和弦的安排跳出舊有流行曲框架,verse和chrous各由兩個不同的key組成,以往音調的處理是比較死板的,這首歌是他們少見的玩法。
《門外看》是專輯內我最愛的一首。
//依稀還暖的心一再驚醒
隨意於心中一角畫夢
依稀微帶點憂鬱的氣氛
忘記於天邊海角我在門外看//
這首歌的歌詞對挨夜的夜貓嚟講,真的寫到入心入肺。不談歌詞,真正最吸引我的是編曲。其和弦的運用超越了過去所有作品。
很多四子時期的琅琅上口作品,都受音階的限制,多以major和minor兩個屬性為主。甚少出現七和弦及減和弦等自然音階(diatonic)以外的和聲。而《門外看》能把兩者融入悅耳旋律,多枝結他分配工作,以豐富編曲呈現出來。
值得留意的是96年的現場acoustic版本,中間略有爵士和聲的間奏,從未在過去Beyond任何一個時期發生。
混合各種前所未有的元素、風格,Beyond三子正式從《Sound》確立了新時代的聲音。
《Beyond得精彩》EP (1996)
相距大半年後推出的EP《Beyond得精彩》,說是《Sound》的下集也不為過。
我那時在信中地牢買二手碟,剛好找到附送一本原裝書仔《Beyond13周年的精彩2.3事典》。內裡印有很多歌迷來信,夾雜著不少由四子到五子,再到返四子時期的經典相片。
《罪》與前作中的重型系列作品一脈相承,值得留意的是右聲道中的guitar chrous效果,令我想起那年代美國西雅圖的Grunge音色。
《太空》前後共有兩個版本,另一個同曲異詞的是《鼓舞》,是他們為亞視奧運節目而寫的主題曲。可能是聽慣了原曲,總覺得奧運版格格不入。
值得留意的是96年live的12弦結他演奏版,突破了guitar hero彈solo的結他功能,以複雜的和弦編曲主導氣氛。ovations結他簽名式的強悍中音,也成為了Beyond多年來代表音色。
主題曲《活著便精彩》是首成熟的echo大合唱歌。我認為Beyond很重視勵志歌這個家山,縱有很多新實驗、新嘗試,亦依然很照顧老樂迷。
這首歌的mv留住了九十年代香港最美的一面,把二十多年前的灣仔、中環紀錄下來,原來香港曾經如此天朗氣清。滾石的影像團隊真的很出色,Beyond最一流的mv都是出自它旗下的。
《想你》和《夜長夢多》是此EP亮點。
這兩首歌一明一暗,各有千秋,達到了兩端極致水平。
到何到上一首由阿Paul唱的溝女歌是哪首?大概已是六年前的《懷念你》吧。一直以憤怒為題寫作的他唱出《想你》,配了感性的大七和弦,那時的黃貫中總是在適當時給樂迷一點驚喜。
//離不開灰色的都市中
《夜長夢多》令我想起五子時代的《myth》,不是歌詞內容,而是和弦的玩法。這個玩法很像家駒,手握bar chord,食指離開指板的高音部分,變成空弦。他那時大概受Pink Floyd的作品影響,老是研究和弦手形的各種可能性(可以參考《追憶》和《無語問蒼天》等歌曲)。
值得留意的是曲詞創作的比率,不計各自樂器部分,阿Paul主導了大部分曲詞。其實我更期待的是像《Sound》中三人創作的火花,而這個期望亦在後三隻碟兌現,發展成經典的「回歸三部曲」。
——————-
繼續閱讀:
中回:https://articles.indiecast.fm/posts/beyond-1993-2000
撰文:Hugo Fu
========
http://buymeacoffee.com/indiecastfm
如果你認同我們的理念。歡迎捐款 USD $5 / $15 / $25 或更多 (注意是美金)支持我們的開發及營運成本。
「捕捉時代節奏,拒絕陳腔濫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