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理重要嗎?就讓Bass大師Victor Wooten用錯誤的音符來示範」
到底是一個逃避苦悶樂理的最佳藉口,還是影片標題嘩眾取寵引點擊率?
大師真心忽視樂理,鼓勵你不學無術嗎?
假的,你眼睛業障重!一切都是lost in translation,翻譯別有用心引你入局!
「樂理重要嗎?就讓Bass大師Victor Wooten用錯誤的音符來示範」
到底是一個逃避苦悶樂理的最佳藉口,還是影片標題嘩眾取寵引點擊率?
大師真心忽視樂理,鼓勵你不學無術嗎?
假的,你眼睛業障重!一切都是lost in translation,翻譯別有用心引你入局!
-------------
此片源於Music is Win這個Youtuber,原片名為Playing wrong notes with Victor Wooten,標題並無翻譯中「樂理重要嗎?」這意思。
你細心留意影片。
「只有問題出現的時候,樂理才會用到。」
影片第一句就已表明了Victor腦裡具備樂理這件工具,只是因應情況而選擇用不用。
重點是:他有能力選擇!
因為他具備樂理知識背景,而能分析當下要不要從車尾箱拿工具。
「他們沒有理會我懂多少樂理。」
他形容的是觀眾對現場演出的即時反應和投入的原因,但這句話包括你在家裡創作、在band房與隊友練習的情況嗎?這兩種情況往往是樂手最易遇上問題,Victor口中的「只有問題出現的時候」的問題。
就是樂手間溝通的問題。
主音最愛跟鼓手說:「給我打個動次打次的跳舞beat,然後啪啪啪啪啪啪打這個小鼓來轉到副歌。」
然後對結他手說:「開頭那段要多愁善感,然後中段掃成青少年勵志歌,solo想要乖仔啲。」
然後就繼續用電影分鏡來談心目中的編曲,全部人都搞不清楚他的意向,他甚至沒有跟貝斯手說話,因為他根本不知bass的功能。
樂理或者不會令現場觀眾兩眼發光「喔原來副歌第三個小節第三拍落了Cmaj9#11b13!」,但可以變成音樂交流、夾band時的共同語言,溝通工具。
不要說「啪啪啪啪啪啪」,試著說「六連音」;
不要說「多愁善感」,試著說「major7」;
不要不理貝斯手,試試留意他的groove,了解他彈的重拍在哪一拍。
「但是Victor Wooten全片由頭到尾都無提過半隻學術字眼!」你反駁。
一起來聽聽片中的jam環節,你可以留意到他是一個樂理和耳朵雙修的大師。
「剛剛彈奏的結他和弦.....」
他非常清楚對方彈奏該和弦的屬性,甚至能夠清晰地把和弦相關的音階唱出來。
他一來耳朵很靈,二來了解那套共同語言,甚至強到可以翻譯成「不懂樂理的你都聽得懂」的語言來教你分辨。
他真正示範的,正正是解決問題,解決「樂隊內有人不懂共同語言,只好找另一個說法解釋他聽」的問題。
「我在這彈奏五個音中,彈了一個並不是在這個調裡面的時候,你注意到這個音,並專注意識到這個音,因為它並不是對的音,而因為它是錯的音!」
決定彈出哪個音前,他已經非常清楚「對錯」,也就是該音在調內還是調外的問題。一個對樂理一無所知或在學習階段無視樂理的人,根本不可能說出「調內調外」這句話,他非常清楚調外音的「無用之用」。
調外音與和弦之間的化學作用,確實是可以透過經驗和練習音階、樂句時的肌肉慣性動作得到效果。而樂理的功能並非約束、規限想像力,而是整合這些前人的寶貴經驗,讓你隨時跟招式表出招,請師父上身。
對「樂理」這概念反感,不難想像到其恐懼源於童年噩夢:ABRSM五級樂理考試,或是樂器老師強迫小時候未有邏輯思維的你死記硬背。每種因制度和無法從實用角度出發的學術知識,都會令人矇上「學嚟為乜?」的陰影。
樂理該以實用為前題,讓音樂人藉此為器具,整合手到拿來的靈感,呈現作品最完整的一面;而非學術界、學院派藉以拋書包,助長權威的學術霸權。音樂人亦無須因風氣影響而忽略其本質、價值、可取之處。
身體感受;耳朵聆聽;腦袋分析;心靈享受。
意識、軀體、性感、理性,缺一不可。
要成為Victor Wooten這個程度的大師,請你不要忽視樂理這種語言。學懂它,得到工具,行使你用、不用的權利。
-------------
撰文:Hugo Fu
========
http://buymeacoffee.com/indiecastfm
如果你認同我們的理念。歡迎捐款 USD $5 / $15 / $25 或更多 (注意是美金)支持我們的開發及營運成本。
「捕捉時代節奏,拒絕陳腔濫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