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iecast.fm
【Fresh Picks vol.13】Vic Shing - Music Surveillance-blur
【Fresh Picks vol.13】Vic Shing - Music Surveillance

【Fresh Picks vol.13】Vic Shing - Music Surveillance

hugo fu
April 30th, 2020

「沒有在鏡頭下發生過的事情,不過是口耳相傳的幽靈。」
依賴圖像為證,不過本能。

一生不過瞬間,閉上眼睛的時間往往比睜開的來得長。
風景縱艷,生命太短,擦膊不深刻,心神不領會。

快門一跳,把他眼睛裡的風景烙在底片。

伴隨消失的搖滾樂,讓你再次溫暖。

Discover a Brand New World
You can support this platform by donating USD $5 / $15 / $25 or more​

《Music Surveillance》


「沒有在鏡頭下發生過的事情,不過是口耳相傳的幽靈。」

依賴圖像為證,不過本能。


一生不過瞬間,閉上眼睛的時間往往比睜開的來得長。

風景縱艷,生命太短,擦膊不深刻,心神不領會。


快門一跳,把他眼睛裡的風景烙在底片。

伴隨消失的搖滾樂,讓你再次溫暖。

---------------


《食飯很重要》


Vic Shing,攝影師,Music Surveillance主腦,常出沒於band show、各大小現場音樂演出。手持單反的他老是常出現在台下,紀錄現場的臉孔。



「我從電台聽My Little Airport、農夫開始接觸音樂,直到讀副學士時去睇《永遠懷念塔可夫斯基》的live。那次覺得這機會可一不可再,不如拍下它吧。


那是我第一次拍片、影相。


當時連page都未有,只是上傳到自己facebook。相機也是用普通的卡片機,啲聲爛撚到閪!非常low-fi!


我那次早到,見到阿P,便膽粗粗跟他交流,問他有乜騷好睇。他介紹我去聽龔志成辦的開放音樂。


我去了幾次,拍了些片,認識了阿龔,跟他們一起食飯。


那時社運和音樂的連繫較大,正值活化工廈政策鬧得最熱時期,我到了HA一代最後一場騷。


㨢吓㨢吓㨢吓……認識的人越來越多,越來越廣。


一齊煲煙、飲酒、食飯很重要,樂隊完騷要食飯,交際才會發生往後的火花。因為我唔煙唔酒,所以經常跟大家食飯。


玩indie音樂的人都不是壞人。雖然都有fuck boy,花花世界嘛。」

---------------


《Vic Shing病毒》


「Vic Shing病毒的起源,源於兩張相片。


我有次在街頭音樂影相,拍下了觸執毛主音阿水演出時的醜表情,他嬲我post出嚟,我說『你唔擺個咁嘅樣出嚟,我咪影唔到囉!』。


這個term最初是由Ni Ne Mo主音Tedman提起,他說我經常拍他在台上反白眼。然後Tedman就拿阿水那張相和自己反白眼的並排,上傳ig,tag了Vic Shing病毒。


你現在仍可找到這張相,只要打Vic Shing病毒hashtag,找最底那張相就會見到。」


不論美醜,倩影一旦被捕捉,日月昇華,終成美好回億。


「現在閒時會拍攝貓,初時覺得影貓比影騷更好,無politics問題。


貓不會投訴你拍得醜,人卻會因為一張相而生事非。


後來發現一撚樣!只要有人餵街貓,就會有貓義工和餵貓人角力。貓義工覺得要捉佢哋上樓,但啲貓已經八、九歲,根本唔會習慣居家生活。


我影貓多是晚上行動,會跟餵貓人傾兩句,廢事被人覺得我意圖不好,拍下牠們作銷售用途。後來發現仍會牽涉人類政治問題。


Meow Surveillance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meowsurveillance/


現在發展到拍攝死物。這半年無乜演出,我就去影吓別人的菲林相機和拍攝器材。


『你唔好影呀,好貴㗎部嘢,我阿媽唔知我買部咁貴嘅相機㗎!』也難保將來影死物也會受人類politics影響。」

---------------



《Gateway Drug》


「我最害怕的是……未來再無人夾band。」往常喜樂形於色的他一臉憂鬱,訴說著自己作為攝影師最擔心的事情。



「當Juba(大專聯校樂隊巡演)停辦時,樂隊連入門的演出機會都沒有,又怎樣發展下去?


大學band soc過去每年也出很多樂隊,港大、中大也是。現在大學AP的演出規模變小,又沒有自己校內樂隊,或見不到一隊已成雛形的樂隊。


社運的氣氛也有關係,若你現在遊行示威時玩音樂會被人叫左膠㗎嘛。2011年佔領中環時也有《搖滾不容殺人政權》啦,這個氣氛已經無咗。


現在除了cd release show外,自發演出已經大量減少。」



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

樂手和觀眾也需要「新手村」,需要一個門檻較低的起點建立自己、分享作品。



「我認為gateway drug是必須的。Drug呀,毒品呀,別人常說大麻就是gateway drug,即是你要試過大麻才會試其他硬嘢,不會一嚟就試cocaine㗎嘛!


你回想你第一次聽歌、第一次彈結他,都是從較主流的歌曲開始,從而尋覓自己路向。對觀眾而言,場地如是、樂隊如是,入口了才找到自己口味。


很多人都需要經歷初階,才能聽懂深入的事物。有幾多人一聽就聽意色樓,一聽就聽生番?要一步一步走過來。


尤其是現在觀眾風氣不好,就更需要gateway drug引大家入門。啱玩就一齊玩,唔啱玩亦無須屌柒對方。可以各有各做,不須要攻擊他人。


聽歌往往是越聽越偏的,從不太hardcore的band入門是正常的事。當然我更想大家試更多類型的音樂。


我的角色較為局外人,我覺得個scene不一定要團結的。大家經常說『要團結呀』,其實並非團結不團結咁二元。」

---------------


《轉換&並存》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雙城記這樣說。


有人覺得現在缺少好band,便容易出位;同時有人覺得樂隊泛濫,市場飽和。所以既是最好,也是最壞。


你生處於這個時代,不由得你選擇。當你處於這個狀態下,要思考生存之道。


老鬼永遠覺得過去是最美好,像我們這代人已經跌入了這個圈套。已經發生了的事早已塵埃落定,未來會有更多可能性,存在未知的好壞,要抱樂觀的心態面對未來。」



演出減少,樂隊不如以前盛行,場地也陸續結業。從攝影師的角度出發,值得他樂觀的誘因又是什麼?



「band scene式微,就到hip hop盛行。形式不斷轉換,現在現場演出之外,還有live stream直播。攝影以外,我近年開始接到不少Live stream的工作。


Live stream直播演出,多數在較細的場地full house 時或是在較小眾、另類的演出才做。


主要問題是很重……物理上很重呀,相機以外還要帶直播器材。」



Live stream的本質與現場演出是否衝突?既然能安坐家中看屏幕聽歌,會否令想買票入場的觀眾卻步?



「你想想最舊式的theater是榕樹頭形式,後來才發展成買票入劇場觀看。獨立音樂、band show的模式也不斷變化。


903頒獎禮也在live和電視直播,同時進行,只是電視直播門檻較低,令觀眾更易在家收看。


現場音樂和直播是可以共同存在的,不一定是取代品。


至於有無人願意俾錢睇live stream呢?能不能夠持續呢?怎樣以直播增加收入,令演出回本,就視乎怎樣包裝、善用live stream這回事。


『位元堂!養陰丸』是不是要在band與band之間置入廣告,把收益分成予演出主辦和場地?


不過這牽涉予另一個意識形態的問題:indie音樂應否有商業考量?」

---------------




《那些為了理想的戰鬥》


「當你賣碟,碟就需要成本,除非你的主業薪金能負擔成本,否則你的音樂或多或少都要有『商業考量』。現實就是不能夠跟金錢脫勾!


貝多芬也有金主啦,如果他活在這年代,一樣會有人指責他『有金主嘅,都唔撚real!』。


人人初時都會有這些『real唔real』的判斷,但久而久之睇化咗……你聽過新褲子的《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嗎?


那些為了理想的戰鬥,也不過是為了錢。



所有事實終究都是擺脫不了錢。你錄歌也要電腦啦,寫譜也要紙啦,最後也脫離不了物質世界的限制。即使你不打算以此發達,也需要經費營運。


除非你很灑脫,純粹做自己,追求藝術,清楚做藝術就是做你想做的事,而不是為了名利而做。那有無觀眾睇你演出,已經唔關你事。名利是一個副產品,最重要是你做你自己。你不會為了屙一篤靚嘅屎而食一餐好,你是為了食一餐好而食一餐好。


你要問自己到底追求什麼,就如我影相,我鍾意先去影。我入場影的都是我喜歡聽的,或是我想嘗試聽的樂隊,所以即使不收錢也會到場拍攝。


另外到場見到朋友也是樂事,認識觀眾、樂手,交際很重要。


唔開心嘅…都是人的問題。有些人可能永遠不會再見,樂隊會散band、人會死、被拘捕……」

---------------


《監視為名,紀錄為實》


「我初時開始Music Surveillance拍vidoe時,就是想紀錄音樂。


你知道Surveillance這個字點解嘛?


我拍照時相機隨身,而拍片的那部機則是固定在場地某個位置,像部閉路電視surveillance camera,所以我就是Music Surveillance。


思考名字那段時間經常看新聞,正值報導斯諾登的Surveillance Program,發現香港竟然無人識!


Surveillance這個字很抽離,我想自己比較抽離音樂這回事,以一個閉路電視視覺對待現場演出。初時改名時並無為意,幾年後才發現surveillance有v、i、c三個字,好好彩咁跟我名字不謀而合!」



除了活動名稱、樂隊名字、演出日期之外,你不會在Vic Shing的相片中見到任何主觀的文字描述,不寫的原因是什麼?



記憶是被辭彙框住的圈,多說一點就失去整個圓


我很喜歡陳珊妮《低調人生》這句歌詞。我不會在相片加上文字描述,一來我的文字不美;二來一旦下筆,拿捏不好就易生誤會。


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


我用什麼文字;你怎樣理解。

我文字功力;文字功力。


這些都會有落差,與其寫出來,不如用你的身體感受我的相片。音樂是需要聽、感受的。


我連片也不會剪接,樂手收拾樂器的鏡頭也會全盤上載,一刀不剪,保持客觀紀錄。」


以客觀紀錄為先的攝影哲學該以什麼方式延續,和留傳後世?


「之前有段時間很emo,覺得凡事都有散聚,沒什麼是永恆的。有些樂隊永遠不會重組,那次隨時是最後,一期一會…唉,咁講好老土,但世事就係咁老土。


袁志聰跟我說,過去互聯網未普及時,出碟是很重要的,因為可以留給後世。


『我以前有隊band好撚勁㗎!』若你無錄低,就俾唔到後人知道。


你想想SPS,如果《通利琴行》無留係youtube的話,早就失傳了,連個inside joke都消失!


所以我正製作一個Archive,留下紀錄,像圖書館般讓大家閱讀。迫自己工作的感覺也不錯。


很多樂隊的相片很難在google搜尋到,希望能夠在這檔案室內更易搜尋。片也好,相也好,可以留給有興趣的人和後世看。」


屬於香港獨立音樂的專屬檔案室不日上映,值得期待。

--------------


撰文: Hugo Fu

========​

http://buymeacoffee.com/indiecastfm​

如果你認同我們的理念。歡迎捐款 USD $5 / $15 / $25 或更多 (注意是美金)支持我們的開發及營運成本。​

「捕捉時代節奏,拒絕陳腔濫調。」

Discover a Brand New World
You can support this platform by donating USD $5 / $15 / $25 or more​
Related Articles
【數往知來 第六回】小試關刀
【數往知來 第六回】小試關刀
Hugo Fu是本地樂隊飄華/崩口碗/Arches的結他手,亦是我多年好友。一直是結他老師的他,在二零二零年的時侯,買了一件名為Chapman Stick的樂器。仍然記得他當年講解這件新樂器時的興奮神情。再過一段時間後,他開始不定期在網上上載各種演奏Chapman Stick的影片,然後開始以'小試關刀'的名義演出過幾次。 去到一個多月前,Hugo Fu以‘小試關刀'為題,發佈了一張主題背景為古代三國時代的EP,這也應該是本地第一張用Chapman Stick錄製的音樂作品,而且他將會在8月23日舉辦一場EP發佈音樂會。在此透過幾條Q&A來作一個簡單的訪問。 Klaus Lee
app-storeplay-store
indiecast.fm©2025
Version: 3.0.7